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漫遊記事

 

台法駐村藝術家巴黎聯展

活動時間

2017-09-20 05:40

結束日期

2017-10-08 00:00

展覽名稱:漫遊記事-台法駐村藝術家聯展
展覽場地:La Galerie Frédéric Moisan (地址:72 rue Mazarine 75006 Paris)
展覽時間:2017年9月27日至10月8日11h00-19h00 (10月2日未開放)
開幕茶會:2017年9月27日19h30-22h00 現場備有台灣精緻茶點,免費入場。

今年巴黎外國文化週的主題為「街」(La Rue),文化部駐法國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配合主題,從「城市漫遊者」的角度策劃了一檔名為「漫遊記事」(Carnets du flâneur)的台法藝術家聯展。邀請到曾經或者目前正在法國西帖國際藝術村駐村的台灣藝術家王湘靈、牛俊強、林仕杰、程仁珮及林正偉、刻正於德國柏林駐村的吳權倫,以及曾於臺灣駐村的Gwenola Wagon聯合展出。
「漫遊者」(flâneur)一詞最早出現在十九世紀末法國詩人波特萊爾(Baudelaire)的詩歌散文,近代德國思想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也曾對它有特別論述。此一名詞的誕生係源於十九世紀末末代性都市化進程中,遊移於都市空間中的知識份子。他們並非無所事事地遊蕩閒逛,而是與都市生活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審視著彼此之間的關係,窺探在這空間裡流幻的細微變動。
進入二十一世紀,資訊化與全球化的當代社會裡,人與人的時空距離有著巨大轉變。都市面貌固然仍存在著一定的具體空間屬性與歷史存留,但都市間的距離拜科技發達之賜,已大幅縮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更趨多樣複雜。七位台法當代「城市漫遊者」透過裝置藝術、攝影及錄像等形式,從不同的視角與觀點,表達出對於自我、社會現狀、歷史發展及自然環境的種種辯證思考。
牛俊強的錄像作品「遊記」,透過他者之眼,藝術家完成了「到此地,並見到這個人」的動作,而事實與這些人皆從未相遇。人與人的交會、微敏的牽扯互動,經過藝術家的巧思設計,道著不可預期的緣分詩情;王湘靈的攝影作品「質變」,感受到的是外在環境對於人的壓迫,以及從現實生活體驗到的人的孤獨本質與生命的異化;林仕杰的實驗電影「解體概要」則是取樣自七零年代美軍政治宣導短片,運用撿拾舊片(found footage-« enregistrement trouvé »)的佈陣系譜,精心策劃如何滲糅歷史(日殖、國民政府、美帝的冷戰時代等)至當代的影像書寫,同時讓觀眾反思歷史影像敘事的政治意圖;程仁珮攝影作品「我和你的野餐時光」,以藝術家駐村觀點體察巴黎都市景觀中的公共設置-垃圾桶,人們每日生產的垃圾在都市空間呈顯的內在變動風景,並成為都市美學中不可避免的消費圖像、資本主義印記;林正偉的裝置藝術「點石成金」,將巴黎都市街道所撿拾廢棄物件敷上金漆,藉此討論藝術家勞動的價值,乃至於物件被價值化後其本身所隱藏的權力功能;吳權倫的攝影系列作品觀察自身台南住家街道門前,以塑膠容器改造的盆栽,審視庶民妝點公共街道空間的生活美學作為。Gwenola
Wagon女士於2015年駐村臺灣,針對螢火蟲轉移至都市空間生存的變化進行創作,對生態環境提出質問,藉由螢火蟲的遷移探討水質、空氣、土壤等自然受汙染破壞的現象。
這七位台法「城市漫遊者」的創作試圖激發觀眾的視覺感官、撥挑我們對生存環境空間的辯證思維。他們從中探觸環境質變、人類生存的孤獨感、藝術家角色與價值、現代性機制的權力運作、影像與真實的辯證、歷史影像敘事的反思、生態汙染破壞等議題,並轉化以藝術美學之實踐,凸顯當代的癥候。這些癥候既是台灣的,也是普世性的。
近年活躍於巴黎與歐洲的行為暨表演藝術家林人中將於9月27日,在「漫遊記事」的開幕茶會中,策劃一場現地表演作品「我的鬧鐘叫醒我之後」(After my alarm wakes me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