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法國消息-威尼斯雙年展可為藝術家帶來的名利雙收效應

  • 發佈時間:2019-05-29

代表自己的國家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是許多視覺藝術家的夢想,因為猶如法國世界報所言,這個舉世馳名的藝術大展就像電影界的坎城影展以及體育界的奧林匹克,享有無比威望。但是除了非物質的榮耀之外,威尼斯雙年展可為藝術家帶來的還有作品行情的水漲船高。理由很簡單,因為它除了這個高水準的藝術競技場「提供了一個被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藝評、美術館和收藏家看到的絕佳機會」,世界報引用今年承辦法國國家館展覽的畫廊老闆Nathalie Obadia所言指出。


例如法國館今年是由1978年生的中生代藝術家Laure Prouvost代表。她是英國知名的透納獎(Turner Prize)2013年得主,「已經有不少法國或國際收藏家固定買她的作品,所以並非因為她被提名代表法國而突然引起青睞,而是說她價位較高的作品現在賣得更多。過去沒買過她作品的收藏家從猶疑不決變得比較乾脆。」


今年承辦代表英國館的Cathy Wilkes參展的比利時畫廊老闆也對世界報表示,「許多我本來不認識的收藏家突然都跟我聯絡了。這就是 «在威尼斯被看到 »的神奇效應,雖然那件作品在這個展覽前展覽後沒啥不同。」不過他說他不會因此炒作Wilkes的價格。


負責承辦今年瑞士館雙人組展覽的畫廊老闆則說,「威尼斯雙年展沒辦法從零到有製造出吸引力,而在於肯定人家對那個藝術家本來就有的興趣。」他也認為藝術家的行情不會因此就不合理暴漲。依世界報觀點,威尼斯雙年展帶給那些本來未受注目的國家之藝術家的效益才是最大的。譬如以今年第一次參展的馬達加斯加館藝術家Joel Andrianomearisoa為例,他本就創作經年的一個系列作品突然被收購了七件,而且價碼也上升了,雖然不算飆漲。


不過世界報也指出,威尼斯雙年展的光環並非藝術家永享榮耀的保證。自己也曾經代表法國參加過這個展覽的著名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i便曾在1995年威尼斯雙年展慶祝一百週年時出版過一本書,裡面詳列了這百年中參加過此一雙年展的數千名藝術家的生涯發展,結論是,能在歷史留名的還不到百分之十。


https://www.lemonde.fr/argent/article/2019/05/11/ouverture-de-la-biennale-de-venise-un-accelerateur-de-cote-pour-les-artistes_5460820_1657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