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法國五位最主要總統候選人有關文化之政見

  • 發佈時間:2018-01-03

文化政策通常不是總統大選時候選人優先出擊的議題,法國縱然以文化大國自居,也不例外。不過最近一期的《藝術周刊》雖然一邊感嘆因弊案被法院調查的右派候選人費雍與勒彭之相關新聞都遠多過大選文化政策宣言的版面,還是把這場法國大選的五位最主要候選人有關文化之論述做了個簡單的歸納比較 :
1. 總體而言,極右派勒彭對文化的政見最沒看頭,而且訴求的是要將捍衛和發揚法國的歷史文化資產寫進憲法;費雍的文化政策白皮書內容最為豐富,也強調法國的文化資產,但仍一貫他自由主義的思路。社會黨阿蒙的政策中雖有創意但基本上都是一般性泛論;而目前聲勢最高的馬克宏的政策打的是務實作風。至於極左的梅隆匈之文化施政意向,依藝術周刊看法,最為不知所云,因為他除了不斷嘟囔他模糊的《不羈的法國》競選口號外,提出的恐怕都是很難兌現的激進承諾。
2. 基本上,所有競選人對文化推動有助於促進社會凝結和實現自我都有共識,不過因為每個候選人的政治光譜不同,他們對文化的定義也有不同。勒彭要捍衛的是「法蘭西文明的價值和傳統」;馬克宏強調的是法國文化的多元性,但引起的論戰也最多,包括社會階層不同與城鄉差距引起的文藝活動可及性問題;費雍則將「社會斷裂」的概念延伸到「文化的斷裂」,認為文化是建立全民認同的唯一方式,因此在自我完成的同時也必須重尋法國的國家凝聚力。另一個所有候選人的共識是,他們一致認為學校是每個人參與文化的第一步。至於如何落實,大家都頗為籠統,特別是阿蒙和梅隆匈。
3. 在文化經費使用方式和預算上,大家的看法則出現比較多歧異-勒彭和費雍都未在經費編列上做任何承諾;馬克宏雖然說他會「維持經費上的努力」,也強調國家的錢應該花在刀口上。阿蒙與梅隆匈雙雙力主文化預算應該佔國民生產毛額(而非公共預算)的1%。最推崇共產主義的梅隆匈甚至打算開倒車,主張取消私人企業贊助藝術文化活動或購買藝術品時可以減稅的規定,並認為作家一旦過世,其作品就不再擁有版權。
4. 藝術周刊認為為了達到吸睛效果,候選人也分別都推出了一些比較天馬行空或具有象徵意義的文化政見-勒彭是要「制止再將國家級重要建物出賣給外國人或個人」;費雍說要在史特拉斯堡蓋一座「歐洲大師作品博物館」並且延長所有美術館與圖書館的開放時間。馬克宏贊成絕大半都歸地方政府負責的圖書館延長開放時間,但主張因此多出的人事費用應由國家負責;費雍則有點不切實際地認為延長開放的時間可透過義工或「青年公民服務」的方式解決人力。
另外,馬克宏還提出了引起許多輿論的「文化通行證」-發放給每個年輕人500歐元消費券,以促進文化的民主化;阿蒙說要設立一個一年一度的「自由街頭文化日」,讓藝術單位跳脫固有藩籬,跟附近居民一起策畫一天的活動;梅隆匈則主張讓網路成為每個人獲取知識的順風車,所有的人都能夠免費和自由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