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法國如何建立國民的集體記憶

  • 發佈時間:2018-02-03

法國即將在5月7日第二輪投票後選出下一任總統,並於5月中馬上進行新總統就職典禮。在過去數個月競選有關新聞如火如荼當中,有一批法國總統府、總理府與其36個部會的人員也在並未暴露於媒體聚光燈的情況下,忙碌著另一件與政權交替有關的事-積極搜索、收集即將下台的歐蘭德總統任期內所有具有保存價值的文件,不管是紙本的或者數位形式的,然後於進一步仔細篩選後,將這些公共財以及國家集體記憶送至國家檔案局收藏。

根據費加洛報一篇專文報導,中央部會首長在政權移交時都不可以帶走任職期間的任何職務相關文件,內容從內閣幕僚的報告彙整、總理府的裁決書,以至於所有跟法案有關的前置作業文書,鉅細靡遺,都要收藏。「在總統府層級,這項檔案收集的工作每天都是進行式。不論是與其他國家元首會面,或者一項重要會議剛結束,我們馬上收集資料並進行篩選」,法國國家檔案局檔案處處長解釋道。

基本上職務越高,保存的檔案比例也就越多。以總統而言,幾乎高達九成的文件因此都應該留存。之後隨著職等下降,保留檔案的比例也隨之遞減到至少一成左右。

上述報導指出,這些文件的存檔取捨都受到檔案保存相關委員會的嚴格管制,即使經過大量去蕪存菁的工作,每一個5年的總統任期後,排放長達數公里不等的浩瀚文書紙本都會放入檔案紙箱,歸檔永久保存在巴黎郊區的國家檔案庫裡。
由於15年前的一項法令,應該保存的文件現在都有明文規定,因此即使像是戴高樂總統時代視為私人物品的所有總統的信件,現在也一併得全部交付檔案局管理。

數位化時代的來臨,顛覆了檔案歸存的工作專業。除了數量爆炸式成長的特色之外,數位文件散落各方,搜尋與存檔的方式必須與時俱進,運用科技,而且是新總統出爐的隔天,即將交付政權的總統與其全體閣員、幕僚使用之電腦硬碟就必須全部清點移交給檔案管理員。

不過上述報導也指出,檔案人員畢竟不是警察,所以移交電腦檔案前,檔案員還是會促請這些內閣首長們自行先清理掉純私人電郵之類的資料,譬如「我會晚回家,不要等我吃晚飯…」之類的純私人信件。
那會不會還是有政治人物不按牌理出牌,藐視公共利益與歷史呢? 檔案處處長認為檔案員當然可以發揮其說服能力,但最終還是只能依賴政治人物的良知、法國的政治倫理文化與這些曾經身處高位者的理智,因為留下文書證據,也可防不時之需,畢竟位居高位也伴隨著高風險,「留下檔案與電郵,保護自己的作用可能還大於萬一暴露的資訊。」

總統府的文本類數位檔案以及一個任期下來數以萬計的數位照片檔案,都被統一收藏在一個層層保全的數據庫中。據費加洛報專文指出,目前法國國家檔案局的數位檔案部分已經累積高達8.9TB,在5月政權輪替後,更要一舉增加到16.3TB。

而這還不包括另外委由法國國家圖書館全權負責,利用50架數位機器人搜尋與收藏的,每一次總統選舉時,與各政黨與候選人的競選有關的所有網站資訊-多達4400萬筆!

報導開玩笑說,現在川普開啟了總統用推特發文的風潮,所以以後的檔案收集恐怕還要加上這一筆。

法國係在1789年的大革命不久之後便建立了國家檔案局,距今已有200餘年歷史,收藏的檔案分別存放在巴黎市區與郊區的三個檔案中心,裡面包括許多法國第6世紀至今的重要歷史文件,檔案箱一列排開來總長可以綿延300公里,是歐洲最大的檔案局。它不但擔負保存國家集體記憶與歷史之責,也提供大眾與法國乃至外國研究人員探查歷史與研究之用,具有重大歷史、文化與教育意義。

巴黎第七大學Philippe Nieto教授暨國家檔案局研究員說:「法國大革命時,革命者透過了拆解象徵權威符號的實體物質過程,來影射廢除舊社會。因此象徵封建與專制的宮殿、教堂與各式與傳統威權相關的建築文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摧毀。但也正因為如此大規模與劇烈的破壞氛圍,而催生了法國人對於文化遺產保護的思維。」此正是法國大革命後建立檔案局的背景。

台灣刻正推動轉型正義,而且文化部的數位建設計畫內容有一部份剛好也包含國家文化記憶庫的建置,法國國家檔案局極具遠見和悠久的傳統,尤其值得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