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法國消息-法國文化的「藝術節化」

  • 發佈時間:2019-07-31

法國究竟有多少藝術節?恐怕沒人知道確切數字。就在藝術節最是如火如荼的7月,世界報以一篇「法國文化的藝術節化(festivalisation)」專文來探討這個現象。


文章一開頭就以「瘋狂」來形容法國藝術節的數目,因為根據長期觀察藝術節發展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社會學家Emmanuel Négrier估計,從小眾的文學藝術節到規模最大的流行音樂節,法國30年前大約有600個藝術節,今天已經多達6000個,其中絕大半屬於流行音樂。譬如,法國口碑最好與創立最早的搖滾音樂節-Eurockéennes在1989設立時,獨一無二,現在不只法國,類似音樂節在歐洲遍地開花,超過50個。


藝術節這麼多,不怕觀眾消化不良嗎 ?至目前為止,看來是不會,而且他們的行情常常還勝過常態性的文化機構。因此,即使夏天,尤其是七月,雖然仍是所有類型節慶最集中的月份,但現在每個月份都會有藝術節,而且不拘於法國人較喜愛的露天形式以及陽光普照的南法地區,還包括越來越多在室內舉辦的,地區分布也越來越廣。世界報指出,藝術節是建立藝術名氣與重要性的方式,譬如Montpellier與Bagnolet的舞蹈節、安古蘭漫畫節、亞爾攝影節...等等。


是甚麼樣的魅力能吸引那麼多人不怕舟車勞頓與寒、暑,常常一站就幾小時 ?因為法國完全不乏藝術活動,而且用很舒服的方式也可欣賞藝術不是嗎 ?曾經擔任巴黎高等美院校長,同時也是著名當代藝術美學專家的Yves Michaud認為這是因為「我們活在對活動與短暫的浮光掠影的崇拜中」。依他之見,參與活動、與別人交流以及完整體驗那個活動的過程比藝術節節目本身帶來更多快樂,就像« Sea, Sex, Sun and Culture»這個口號所顯現的享樂主義思維。


就如世界報指出,藝術節如雨後春筍不斷冒出的另一個原因是它讓巴黎以外的地方也有被看見的機會。地方人物樂見其成是因為它可以提供一個宣傳自己市鎮與其特色的機會。舉辦藝術節比經營博物館或者劇院更有彈性,經濟上的回收也更快速。其次,在文化民主化,政府把吸引各種階層的民眾參加文化活動作為施政要務的今天,藝術節更是不可或缺。因為事實證明,中下收入階層參與藝術節的可能性遠高於造訪常設的美術館或劇院等文化藝術機構。


不過,藝術節暴增當然也有它的負面。譬如因為劇烈競爭造成的適者生存法則。以夏天有多達34個流行音樂節的大巴黎地區為例,今年原計畫舉行第一屆,而且邀了許多大卡司的Val de Rock音樂節就因為預售票僅賣出1成多而被臨時腰斬。其次,歌星不斷飆高的演出費、為了防止恐攻而必須加強的安全措施等等…,據社會學家Négrier指出,一個20年前只要賣座率超過66%就有賺頭的搖滾音樂節現在要賣出95%以上才可能不虧本。


那麼法國的藝術節會崩盤嗎 ? Négrier倒是保持樂觀,因為他認為這裡面牽涉到的利益糾葛太多,何況它也創造了很高的社交價值,因此不會那麼容易崩解。


https://www.lemonde.fr/idees/article/2019/07/12/il-y-a-une-festivalisation-de-la-culture-en-france_5488551_3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