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化部在7月24日慶祝成立60周年,雖然沒有特別的慶祝活動,但是在內部慶祝儀式中,文化部長李斯特表示,文化部一直都與時俱進,隨著社會演進以及人民的期待在調整中,並且強調將在未來以下面四大主軸作為施政方針:
1.讓公民充分受惠文化近用:
藝術和文化是建立共同價值觀的必要條件,也是加強民族凝聚力的有力槓桿。為了實現這項重點政策,文化部戮力與其他部會、地方政府與代表緊密合作。其中首要目標是學校藝文教育的普及,以確保3至18歲的學童100%都能受惠。這是馬克宏5年任期的重要承諾。其次,為了讓民眾充分受益於藝文活動的陶冶未來將擴及至各年齡層,而目前的文化通行證即是其對策,它提供年滿18歲的青年可自由選擇參與自己嚮往的文藝活動。這項500歐元的消費券目前已在14個省份實施,已有15萬名青年受惠,得以就近根據其選擇取得多元與高品質的文化體驗。預計2022年文化通行證將提供予各年齡層。
2.將藝術家作為文化部行動的核心,支持創作:
支持創作與作品推廣乃為文化部優先目標,具體作法是提供藝術家和創作者良好的專業養成及就業輔導,以利其在法國乃至國外的活動,同時發展駐村政策、促進就業,並穩固他們的社會保險機制。李斯特指出,藝術創作的條件在過去30年裡已發生深刻變化,法國必須為未來做好準備。因此,文化部委託曾經擔任過國家圖書館主席的Bruno Racine針對作家和創作行為,進行一項20年前瞻性研究,俾以提出更適應藝術家、作家與創作者的政策,因為法國是當今的藝術聖地,未來仍應持續是藝術聖地。
3.文化是社會凝聚力與地方吸引力的槓桿:
文化部的作為應該貼近民眾的生活,而法國全境現有文化設施多達3萬處,包括圖書館、博物館、戲院暨表演場所、電影院以及學校在內,這些地方是所有民眾皆可去之處,亦是接納藝術家、創作者之地。因此,在此方面的作為將包括加強各地區文化事務局(DRAC)的網絡,使文化事務的決策能真正貼近地方需求。文化部將強化與地方政府的對話,使中央的協議得以落實於地方政府,從2020年初起將啟動地方政府文化諮議委員會之落實即為此政策之展現。文化推動應屬中央與地方政府之共同責任,因此文化部將強化地方政府能量,此即文化部目前於Villers-Cotterêts及Mont-Saint-Michel 之作為,是中央推動大型地方計畫的指標性典範。這項政策的目的在於將整體文化設施作為文化近用之公共服務,提供予藝術家並營造社區文化活動,而圖書館即是地方首要的文化近用網絡,它們應該調整開放時間以適應民眾作息並提供更多在地服務給所有居民。其次,遍佈各地並獲認證的350家文化機構在中央與地方公共政策的支持下可發揮有利的網絡功能,同時1,200家地方博物館對民眾親近或認識文化亦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2022年將有1,000個「微瘋數位平台」(Microfolies)成立,它們就像全國文化網絡中的實用基地,提供符合社區需求的文化活動。在文化資產保護方面,文化部提供實際的資金給予資源較為缺乏的地方以進行保存及維護其業經認定的古蹟,法國海外屬地同樣適用。而法國文化資產觀光亦能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發行文化資產彩券不僅可投注古蹟維護所需之資金,更能讓民眾對文化保存有參與感。國家吸引力及凝聚力同樣取決於媒體權之保護,因此文化部將重新修正比歇法案(Bichet)以造福所有民眾,使多元化的紙本媒體透過遍布各地的販售點得以就近取得。此外,透過法國國營電視台(France Télévisions )及法國3台(France 3)與法國廣播藍台(France Bleu)的網絡合作,促進地方節目之播送以提供民眾不同節目與新聞,是推廣公共視聽的方向,而法國海外電視協議(Le pacte de visibilité pour l’Outre-mer)將能提供國內公共電視節目予海外。
4.重申法國文化主權:
法國將在10月底提出一項有關視聽與電影創作融資模式的新法令,以因應數位平台時代。該項法令在公共視聽服務上亦將著重文化、資訊、近用權及年輕族群等層面,同時提供更獨特、更符需求、更具吸引力的模式,以成為歐洲甚至全球指標。法國電影業居歐洲之冠,因此鞏固其融資模式勢必非常重要。法國擁有6,000個電影觀賞廳,是歐洲最大的影院網絡,文化部將繼續支持輔導電影產業,使其更現代化、更具發展性。其次,在國際上強化法國文化專業形象是施展法國外交影響力的戰略核心。法國的創作力與新創力為全世界所認定,文化部將致力聯結法國文創產業界人士成為一「法國團隊」。當今之全球化現象亦包含語言在內,因此法國將再強化法文之地位,因為它是聯繫世界5大洲近3億法語人口不可取代之樞紐。
http://www.culture.gouv.fr/Actualites/Les-ambitions-de-la-politique-cultur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