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
  • N
  • E
  • M
  • 巴文中心
    • 中心簡介
    • 目標展望
    • 歷史沿革
    • 主任簡介
  • 近期節目
  • 影音頻道
  • 藝文動態
  • 駐村消息
  • 公告訊息
  • 聯絡我們
  • 外亞維儂專區


  • 中
  • FR
  • FR
臺灣藝術家團隊參與2020年南法Chroniques數位藝術雙年展
臺灣藝術家團隊參與2020年南法Chroniques數位藝術雙年展
請莫懷疑,詩都很美—「臺灣現代詩選」叢書再次推出5位詩人法譯作品
請莫懷疑,詩都很美—「臺灣現代詩選」叢書再次推出5位詩人法譯作品
臺灣爵士樂,安定身心靈
臺灣爵士樂,安定身心靈
革命性群聚―鄭淑麗應邀參與龐畢度中心「言論」(Paroles)單元展演
革命性群聚―鄭淑麗應邀參與龐畢度中心「言論」(Paroles)單元展演
第九藝術在臺灣- 福爾摩沙‧一座島‧漫畫
第九藝術在臺灣- 福爾摩沙‧一座島‧漫畫

當期活動

展覽
臺灣藝術家團隊參與2020年南法Chroniques數位藝術雙年展
25 Nov
臺灣藝術家團隊參與2020年南法Chroniques數位藝術雙年展

臺灣榮幸獲邀以「主賓國」(Guest of honor)的身分名義,參與2020年南法Chroniques數位藝術雙年展。

本次參展特別委請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協助策畫,籌組11位臺灣藝術家共15件當代數位作品前來共襄盛舉,期待呈現給國際認識臺灣數位藝術百花齊放的發展面貌,呼應臺灣定位為「人文科技島」的目標。

過去以來,座落巴黎的臺灣文化中心與南法許多重鎮,包括位於亞維儂、馬賽、尼斯、坎城等相關藝文機構已成功合作不少展演專案,適逢今年將在艾克斯(Aix-en-Provence)新設立臺灣駐地辦事處,可謂更進一步奠基臺灣與南法雙邊各層面的深化拓展,彼此未來將建立更多長期合作的夥伴關係。

展覽官網:
https://chroniques.org/




Read More
文學
請莫懷疑,詩都很美
17 Nov
「臺灣現代詩選」叢書再次推出5位詩人法譯作品
請莫懷疑,詩都很美
「不管什麼東西的邊緣 都很美」,「當『終於』終於出現 『但是』卻離開了」,「為時晚矣 悔亦莫及 天起涼風 等你一朝醒來」,「最後的守夜人守最後一盞燈 只為撐一幢傾斜的巨影」,「不是詩人的阿嬤 才是真正的詩人」。以上的詩作節錄,從隱匿的《美的邊緣》、羅智成的《夢中邊陲》、楊澤的《請莫懷疑》、余光中的《守夜人》,到吳晟的《阿嬤不是詩人》,5位臺灣詩人或日常、或神秘、或抒情,不同風格的詩作轉化為法文,將呈現什麼樣的意境?

以上5本法譯詩選,是巴黎臺灣文化中心與法國瑟希出版社(Éditions Circé)再度合作,於近期陸續推出的臺灣文學法譯作品。對喜愛讀詩的法語系讀者,不啻為認識臺灣現代詩豐富面貌的管道;而對喜愛咀嚼文字之美亦懂法文的華人,更可透過這一系列詩選,相互對照、細細品味中、法文呈現的不同詩韻。

瑟希出版社自2017年推出「臺灣現代詩選」叢書,已出版洛夫、陳黎、夏宇、周夢蝶、鴻鴻、陳育虹等臺灣詩人之法譯作品,巴黎臺灣文化中心配合新書出版,曾邀請其中幾位作家訪法參與相關活動或見面會,獲得不少迴響。這次再度推出5位詩人作品,雖然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無法邀請他們訪法與當地讀者見面,但巴黎臺灣文化中心於今年5月30日配合巴黎外國文化中心論壇(FICEP)的「文學之夜」(Nuit de la littérature)活動,曾邀請羅智成及《夢中邊陲》譯者胡安嵐(Alain Leroux),透過線上影音方式進行了一場對話,而本中心為此特別製作的相關影片也可持續在中心臉書觀賞。

期待明年春暖花開之時疫情已受控制,巴黎臺灣文化中心將再次邀請相關作者親臨法國,為法國讀者朗讀他們的詩作,讓詩的優美、詩的韻味撫平我們受疫情影響的無奈、焦慮心情,重拾美好的生活。

相關資訊:
瑟希出版社官網「臺灣詩」專區:https://www.editions-circe.fr/collection-Po%C3%A9sie_de_Ta%C3%AFwan-26-1-1-0-1.html
Read More
音樂
臺灣爵士樂,安定身心靈
14 Nov
/
14 Nov
臺灣爵士樂,安定身心靈
在整個世界被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蹂躪之際,讓有助大腦產生theta腦波的爵士樂來安定您的身心靈、激發正能量、提升生命活力吧!
巴黎外國文化中心論壇(FICEP)的Jazzycolors國際爵士音樂節創始於2003年,
今年史無前例地在全法國禁足期間呈現,演出場地仍於各國設在巴黎的文化中心,巴文中心及加拿大文化中心、匈牙利文化中心等共十餘國駐巴黎的文化中心將共襄盛舉,由各國傑出爵士團隊錄下精心製作,於本(11)月13日起於線上陸續播出。

巴文中心第五度參與Jazzycolors國際爵士音樂節,因應法國不開放邊界的規定,第二次推介由臺灣旅法作曲家王雅平所成立之樂團—L’Ensemble YU(語)樂團,期待該團透過既有的法國粉絲,讓以臺灣文化脈絡為底蘊、透過現代語彙傳達、兼具傳統現代質地的世界音樂撼動法國民眾的聽覺、撫慰法國人民近來因疫情及恐攻疲憊不安的心靈。

L’Ensemble YU(語)樂團成立於2016年,創團人為旅法臺灣作曲家王雅平。該團在2016年首演於法國國立吉美亞洲博物館 Musée Guimet即受到法國樂界高度關注。此次該團將秉持透過現代語彙來詮釋最深層的臺灣文化脈絡之創作理念、以傳統搭配現代、以世界音樂結合爵士旋律,演奏該團成名曲及新創曲,包括山歌、Sabanga Wula、Goat ia Chhiu (月夜愁)、La Saravan等膾炙人口的曲目,將帶給每個聽眾前所未有的嶄新聽覺感受!
56644771_2287291601291641_1422100535409901568_o.jpg
活動資訊:

11月14日晚間20點整相約於: https://www.ficep.info/jazzycolors
相關網址:https://www.ficep.info/
Read More
其他
鄭淑麗應邀參與龐畢度中心「言論」(Paroles)單元展演
16 Oct
/
18 Oct
革命性群聚 (Cluster Révolutionnaire)
鄭淑麗應邀參與龐畢度中心「言論」(Paroles)單元展演
旅法臺裔藝術家鄭淑麗原訂於今年6月應邀參與龐畢度中心「言論」(Paroles)單元展演,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致這項單元一系列活動延後至10月15日至19日舉辦。

鄭淑麗這次應邀參與的龐畢度中心「言論」單元,今年由駐館研究學者Paul B. Preciado策畫,以「性的新史」(nouvelle histoire de la sexualité)為主題規劃一系列展演活動。但於禁足令龐畢度中心被迫暫時封館期間,P策展人重新思考後疫情時代種種現象與問題,遂將此系列活動轉化成為一「革命性群聚」(Cluster Révolutionnaire)的整合形式,集結不同領域藝術家透過展演、影片、音樂、辯論等不同形式的「群聚」活動,共同探討相關議題。
rape_by_deception.jpg
鄭淑麗在這次活動中將放映她的三部作品〈FLUIDø〉、〈I.K.U.〉、〈Fresh Kill〉,並參與映後相關座談,此外將與P策展人共同進行一場對談。〈FLUIDø〉作品背景為2060年後愛滋時代,鄭淑麗以賽伯龐克(Cyberpunk)科幻式酷兒寓言體探討數位科技時代病毒、性、駭客、用藥及監控體制的陰謀;〈I.K.U.〉作品背景設定於2030年,藉由強烈視覺風格及另類科幻敘事手法,呈現後人類虛擬網絡及實體空間的身體游移及情慾串流;〈Fresh Kill〉則為鄭淑麗首部劇情長片,透過科幻場景揭示全球環境危機與種族主義世界觀環環相扣的處境;而與P策展人對談的座談會將以「欺騙式強姦」(rape deception)為題,透過不同訴訟個案探討此一議題。

活動訊息:
影片放映:
1.〈FLUIDø〉:10月16 / 16h00–17h30 / 龐畢度中心Petite salle (免費報名)
2.〈I.K.U.〉:10月17日/ 15h30–17h00 / 龐畢度中心Petite salle (免費報名)
3.〈Fresh Kill〉:10月18日 14h30–16h00 / 龐畢度中心Cinéma 2 (免費)
座談會:
10月17日 18h00–19h00 / 龐畢度中心Grande salle(免費)
詳細訊息:https://www.centrepompidou.fr/cpv/agenda/event.action?param.id=FR_R-eecc9d4bc18d41abf171a67325dc681a&param.idSource=FR_E-eecc9d4bc18d41abf171a67325dc681a
Read More
漫畫
第九藝術在臺灣
05 Oct
/
09 Oct
福爾摩沙‧一座島‧漫畫
第九藝術在臺灣
今年是法國官方公定的漫畫年(Année de la BD 2020),巴文中心趁第19屆巴黎外國文化中心論壇(FICEP)的「外國文化週」(Semaine des cultures étrangère)之機,首度透過線上平台邀請跨國臺漫專家對談,總共五天共6場線上系列對談深入介紹臺灣漫畫。

2015年羅浮宮「BD Louvre」(當羅浮宮遇見漫畫)計畫曾邀請臺灣漫畫家常勝、麥人杰、章世炘和阿推到羅浮宮進行漫畫自由創作;近年來又因金漫獎和安古蘭國際漫畫藝術節讓臺灣藝術家在法國嶄露頭角,並獲法國出版社青睞,多位臺灣漫畫家著作已有法文版如林莉菁、左萱、丁柏晏等。

為讓法國民眾更瞭解臺灣漫畫,本次線上系列對談除邀請在法國頗具知名度的臺灣漫畫家林莉菁、曾獲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數位漫畫競賽第2名,以及瑞士洛桑國際漫畫節BDFIL新秀獎第2名的劉倩帆外,更將有英國世界漫畫研究專家Paul Gravett、法國當前最受歡迎漫畫家暨安古蘭金獎得主Emmanuel Guibert、出版社負責人Timothée Guédon和Frédéric Fourreau、安古蘭漫畫之家主任Pili Munoz、羅浮宮「BD Louvre」(當羅浮宮遇見漫畫)計畫主持人之一Fabrice Douar、法國最時尚線上漫畫Actuabd.com主編Didier Pasamonik,以及臺灣新興漫畫家推手黃珮珊共襄盛舉,透過主持策劃人Laurent Mélikian多年研究臺灣漫畫心得呈現一系列線上漫畫饗宴!

活動資訊:
與您相約於:https://fr.taiwan.culture.tw/ch/
https://www.facebook.com/page.cctp/
相關網址: http://www.ficep.info
報名連結:https://attendee.gotowebinar.com/register/5880754843701288720 
活動時程:

星期一(10月5日) 11h00 到 11h30
主題:一種特殊的表達
由駐法國代表處吳大使志中開場
與談人:Paul Gravett,
紀錄片放映:諸葛四郎

星期一(10月5日) 11h45到12h15
主題:重要傑作
與談人 :Didier Pasamonik
紀錄片放映: 李隆杰
 
星期二(10月6日) 11h00 到 11h30
主題:臺灣系列
與談人: Pili Muñoz以及 Fabrice Douar
紀錄片放映: 安古蘭漫畫之家

星期三(10月7日) 11h00 到 11h30
主題:消遣和發掘
與談人: Timothée Guédon以及Frédéric Fourreau
紀錄片放映:左萱

星期四(10月8日) 11h00 到 11h30
主題:臺法交流史
與談人:林莉菁以及Emmanuel Guibert
紀錄片放映:林莉菁
 
星期五(10月9日) 14h00 到14h30
主題:當代漫畫
與談人:黃珮珊以及劉倩帆
紀錄片放映:丁柏晏
Read More
表演
李明維應邀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參加10周年館慶
23 Sept
/
18 Oct
李明維應邀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參加10周年館慶
台灣藝術家李明維應法國龐畢度文化中心梅茲分館之邀,將於9月23日到10月18日,參加其開館10周年慶,再一度演繹他在2018年底應龐畢度中心國立現代美術館展演的《聲之綻》(Sonic Blossom)乙作。

李明維的行為觀念藝術創作通常藉由參與式設計,探索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親密關係。《聲之綻》並非常規的靜態展覽,而是一如他先前其他數件行為裝置創作,挑選數位聲樂家一起合作,請他們輪流在博物館的展覽空間演唱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這件互動創作的進行方式由聲樂家在展覽期間於展廳踱步遊走,挑選合適的觀眾,並詢問對方是否願意接受一首獻唱。若經同意,聲樂家即從《你是安寧》、《給月娘》、《慕春》、《夜與夢》與《水上吟》五首舒伯特曲目中挑選一首演唱,作為贈禮,獻給這位應邀從容坐在展廳備置椅子上的幸運觀眾。

作品發生的時間與地點因此取決於聲樂家與參與觀眾的偶然邂逅,彷彿曇花一現,在美術館展覽空間短暫舒綻又捲藏,延續了李明維多年來一脈相承的互動式創作觀念,以及他的作品傳達的溫暖質地與美。

李明維表示,《聲之綻》的創作靈感來自數年前照顧母親心臟手術後康復期間,聆聽舒伯特曲目所得到的希望和安慰。十分喜愛古典樂的李母經常在李明維童年時播放舒伯特藝術歌曲作為收斂躁動兒子的方式。沒想到多年後,這些曲子重新成為藝術家意想不到的禮物,再度慰藉這對母子的心靈,也顯然幫助了李母的康復。

修排練圖.png

作品意涵的回憶追述與展望,透過音樂傳遞回饋、贈與,並散播愛及感恩。作品的底蘊在既定的時空中以行動儀式、音樂、眼神、聆聽等形成流動,不可預料的感知經驗更串連與豐厚了這件創作。

《聲之綻》原係2013年南韓首爾國立現當代藝術館所委任製作,多年來陸續應邀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全球最重要館舍發表,在不同時空呈現不同的視聽覺情境。兩年前,龐畢度中心的國立現代美術館將《聲之綻》安排在五樓展覽室著名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茵(Yves Klein)之作品前展演。這次再度應邀至其梅茲分館展演,館方亦巧心將其開幕特別排訂於克萊茵回顧大展開幕的同日,讓他再度和這位名聞國際的當代藝術家之作品相互輝映與對話。

詳細展演相關資訊:
https://www.centrepompidou-metz.fr/sonic-blossom

修李明維照片.png
Photo: Matteo Carcelli,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Gallery, September-October 2016,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Read More
文學
紀大偉短篇小說選集《珍珠》法譯版在法上市
14 Sept
紀大偉短篇小說選集《珍珠》法譯版在法上市
繼2015年《膜》(Membrane)法譯版在法國文壇登場廣獲好評後,巴黎臺灣文化中心與法國亞洲書庫出版社(L’Asiathèque)再度合作,於今年推出紀大偉的短篇小說選集《珍珠》(Perles)法譯版。

《珍珠》一書集結紀大偉5篇已在臺出版問世的短篇小說〈牧神的午後〉、〈戰爭終了〉、〈蝕〉、〈他的眼底,你的掌心,即將綻放一朵紅玫瑰〉、〈美人魚的喜劇〉,以及1篇特別為本次出版所寫的最新創作〈珍珠〉,並以此篇為書名,希望本書也如臺灣珍珠奶茶風潮席捲法國一般,在肺炎疫情重創書市之下,仍能像一顆明珠在法國書市熠熠生輝。

巴黎臺灣文化中心與亞洲書庫出版社原訂配合本書在法出版上市之際,邀請紀大偉訪法親自介紹他的小說,卻因肺炎疫情影響不得不延後此一計畫。不過,中心仍特別邀請紀大偉為本次出版寫了以下短言:

「《珍珠》是我的部分舊小說和我在2019年新寫小說〈珍珠〉的結合。早在我的《膜》法文版在法國上市的時候,關首奇(Gwennaël Gaffric)教授和L’Asiathèque出版社就一直強烈鼓勵我繼續寫新的科幻小說,主要因為他們很想要多多譯介臺灣科幻小說給法國讀者。我也得知許多不認識的法國人為《膜》寫了書評。多虧許多法國人的美意,我一直在想要怎麼寫出新的科幻小說。我後來選擇「珍珠」的意象來編造小說情節,一方面因為我參觀歐洲各國時發現歐洲人瘋狂排隊購買珍珠奶茶,另一方面也因為珍珠奶茶捲入香港民眾抗爭成為2019年新聞。也就是說,珍珠奶茶在歐洲、在東亞,都是臺灣的象徵。既然《膜》的故事討論薄膜的質感,那麼「珍珠」就來探討珍珠奶茶,以及真珠,帶給二十一世紀民眾的感覺。」

肺炎疫情彷如科幻文學或電影所描繪的場景般席捲全球,帶給二十一世紀民眾生活的衝擊,促使我們停下腳步重新審視人類與生態的關係。而在紀大偉的科幻魔界裡,也將帶領讀者探往生命的複雜難解,重新審視自我。
Read More
戲劇
疫情以來全球最大規模歌劇《杜蘭朵》在衛武營 8/28線上直播
28 Aug
/
28 Aug
疫情以來全球最大規模歌劇《杜蘭朵》在衛武營 8/28線上直播
臺灣衛武營與德國萊茵歌劇院跨國際共製歌劇《杜蘭朵》,動員超過350名演出及工作人員,成為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劇院規模最大的公開展演節目。

因為臺灣防疫策略成功,衛武營製作與演出團隊,在良好的防疫成果中克服各種困難,得以公開演出。
由於2場共3722張票一票難求,衛武營也決定開放線上直播,讓沒搶到票的觀眾朋友以及國際友人,都能夠在這個時刻,共同觀賞美妙的演出。

歌劇《杜蘭朵》訂於臺灣時間8月28日19:30在衛武營歌劇院上演,並於衛武營官方YouTube頻道同步直播,邀請觀眾與杜蘭朵公主一起認識愛情。

普契尼歌劇《杜蘭朵》

●直播時間:2020年8月28日19:30

●直播平台: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aDuKT7jXmk

杜蘭朵.JPG
Read More
展覽
「886 — 盧卡斯・漢柏所見的臺灣」影像文字展
31 Aug
/
22 Sept
臉書照片展
「886 — 盧卡斯・漢柏所見的臺灣」影像文字展
臺灣人習以為常的巷弄一隅、閒話家常的家庭場景,抑或梅雨季節裡細雨紛飛的自然景象,在一位阿兜仔眼中會是什麼樣的風貌?
德籍劇場導演盧卡斯.漢柏(Lukas Hemleb)先生集結其2005年至2019年期間受邀往返臺灣,與藝術團隊合作時不經意拍攝的大量攝影作品,製作成12部主題包含城市、高鐵、寺廟、水泥、正氣、交通、遠足、美食、雨水、手勢、土地、海洋的照片集錦(Miriorama),將在中心臉書播映。
以886為國際電話冠碼的臺灣,她的常民風貌與自然人文景觀將透過漢柏先生的眼光被一一解碼。

006.jpg

盧卡斯.漢柏:
為德籍劇場導演,現定居法國。漢柏先生2006年受邀執導漢唐樂府之作品「洛神賦」,並擔任舞台暨燈光設計,因而開啟與臺灣表演藝術之緊密合作關係;2008年再度受邀執導臺灣作曲家金希文創作之「福爾摩莎信簡―黑鬚馬偕」一劇,並擔任舞台暨燈光設計。目前刻將臺灣作家吳明益之作品《複眼人》改編成現代歌劇,並將於2021年在臺中國家歌劇院進行首演。漢柏先生於2018年獲第23屆「臺法文化獎」。
Read More
:::
Tél : +33 (0)1 44 39 88 66
E-mail : contact.cctp@moc.gov.tw
Adresse: 78, rue de l’Université, 75007, Paris, France
© 2017 CCTP
Copyright:Centre Culturel de Taiwan à Paris